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添加oppland123,加入不良交流群
年末收官,各大资管机构业绩迎来盘点,但在行业稳步发展中,各机构也面临着合规挑战。财联社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业务相对繁杂的券商资管外,银行理财子和信托公司整体被监管处罚案例相对较多,金额方面,银行理财子处罚金额达3120万元,不少和底层资产管理问题相关。
8家银行理财子 受监管处罚合计3120万元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从今年全年来看,共计8家银行理财子处罚金额达3120万元,其中主要违规原因多为违规经营。
尽管各家违规情况有所不同,不过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等三个原因,多家银行理财子均受到监管发函指导,并面临高额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一次性披露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行政处罚信息,从严监管的雷霆之势令市场“胆寒”。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22年5月原银保监会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出第一张罚单以来,截止今年年底,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收到15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包括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邮理财5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5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还有杭银理财、渝农商理财2家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子公司。
上述15张银行理财子公司罚单中,13张涉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底层资产管理问题;12家被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除了杭银理财,剩下11家均涉及底层资产管理问题。其中被罚的部分理财子,涉及“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问题。
此外,涉及底层资产管理问题被罚的内容还包括“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等级不匹配”、“理财产品未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理财产品参与金交所业务存在违规问题”、“资管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后导致出现多层嵌套”、“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等。
业内人士指出,6月底的处罚公布,密度大金额高,皆暴露了理财子公司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彼时监管就已透露不再鼓励银行理财公司单纯冲规模。
据媒体近期报道,《理财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办法》即将出台,监管部门参照了保险资管、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行业运行成熟的评价体系,也不再把在管规模作为得分项,长期来看也有助于推动理财公司主动提升综合竞争力。
信托公司处罚案例金额相对较大
若以中国证监会11月披露的148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来看,财联社据企业预警通不完全统计,除部分基金公司因“未按期缴纳税款”等行政处罚外,其余被处罚主体多与信息披露内控管理不完善有关,其中明亚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责令改正力度较大,其中前者已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3个月,后者更因存在部分股东私下转让股权未履行信披义务,多位相关人员已被立案调查。
保险资管方面,仅有三家年内受罚,其中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因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于今年4月3日处罚7万元,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百年保险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均因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被处以罚款、警示等行政措施,其余31家保险资管年内暂无收到监管处罚公告。
信托公司方面,全年合计14起涉及12家信托公司受到监管处罚,其中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两次被罚。从处罚时点来看,多出现在今年二季度,合计处罚8起。
从处罚原因来看,罚单多与违规经营有关;也有多家信托公司涉及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如报送报表不真实、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等。从处罚金额来看,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因违规经营被处罚620万元居首,因未按相关监管条款执行及公司治理问题,部分管理人也受到警告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信托行业“李鬼”频出,各种花式账号打着官方旗号发帖发文误导消费者。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西藏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国民信托、天津信托和陕国投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均发布公告进行维权,并提醒广大客户及交易对手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也依法取缔了4家包装成信托公司的违规展业涉事主体,信托行业合规、从严管理持续处于高压态势。
(转自: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上一篇:特岗教师过面试后考核内容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