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年终盘点|超两千亿元注入,大模型融资大战谁在下注、谁拿得更多?

  • 房产
  • 2024-12-25 14:52:05
  • 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烧钱大战只是开始。

  2024年,投资市场仍然处于下滑的寒冬中,但对AI的大笔投资却是火热的另一面。

  “这是行业难得热闹的一幕,一笔笔大模型、具身智能等火爆融资相继诞生,是今年一级市场最深刻景象之一。”在12月中旬的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上,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感叹,2024年创投圈最火赛道莫过于AI。

  国内跑出了大模型“六小虎”,包括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阶跃星辰、零一万物仍在疯狂融资壮大,动辄数亿元的融资比比皆是,几家估值已攀升至200亿元左右。放眼海外,大模型的单笔融资更是数百亿元起步,OpenAI的估值已超过万亿元,不到两年增长了4倍。

  大模型是一场不小的赌注,能上牌桌的都并非等闲之辈。拆解这些融资,头部互联网大厂和明星风投机构是主要下注者,国内国资和海外中东主权基金也有不少露面。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融资不仅围绕着产业协同,还围绕着算力买卖。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国内,2024年“六小虎”至少融了200亿元,而海外3家大模型初创更是超过2000亿元。拼资金、拼资源的大战还只是开始,烧钱仍然看不到尽头,能拿到更多融资的选手,到明年也会有更多的底牌。

  烧钱大战

  临近年底,来自大模型领域的融资消息又多了起来,12月17日,智谱AI获得新一轮30亿元融资,12月23日,阶跃星辰完成了数亿美元的B 轮融资,再往前12月11日,面壁智能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但抛开头部大模型的融资,整个创投圈大环境并不温暖。清科创投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VC/PE出手接近3800亿元,投资了近5500家公司,剔除极值案例后,金额和案例数据都同比下降了28%左右。

  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里,根据IT桔子的数据,截至12月23日,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同比也都有所减少,但平均每个投资事件投资金额上升了,尤其在AIGC领域。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IT桔子的数据,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466个,投资金额634亿元,相比去年全年减少27%、9%,平均每个投资事件金额为1.36亿元,相比去年全年增加16%。细分领域AIGC的投资颇显暖意,今年国内AIGC投资事件117个,投资金额370亿元,虽然分别同比减少26个、增加164.82亿元,但平均每个投资事件投资金额增加了一倍。

  如果具体到头部大模型企业,国内大模型“六小虎”融资则可以称得上火热,这几家企业创始团队无不履历光鲜,吸引了来自各方资本的下注。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这六家2024年完成了约10笔左右的融资,保守估算共拿到了至少200亿元融资。单笔最高的是月之暗面2月完成的超10亿美元融资,其次是百川智能7月完成的A轮。

年终盘点|超两千亿元注入,大模型融资大战谁在下注、谁拿得更多?

  在国内,智谱是目前外界感知到融资轮次最多、估值靠前的大模型独角兽,仅2024年公开报道的就有3笔以上的融资消息,其股东名单包揽了各互联网大厂、明星投资机构和政府基金。

  国内另一家活跃在公众视野的明星大模型是月之暗面。今年2月,月之暗面被曝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元融资,震撼国内科技圈,这也是国内AI大模型公司迄今获得的单轮最大金额融资。

  5月24日,据阿里巴巴财报披露,该公司于2024财年向月之暗面投资合共约8亿美元(约人民币59亿元),购入约36%股权,为于月之暗面的优先股投资。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和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股东信中写道,人工智能是公司未来两大战略方向之一,他们将AI作为改变和加速业务增长的最强大变量。

  在国内,大模型对外的融资基本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看起来整体融资就开始放缓,除了智谱和阶跃星辰,在8月后其他大模型厂商就暂无最新融资消息。不过,也有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所接触的大模型企业一直在对外滚动融资,“预训练模型太烧钱了,一年至少2亿美元,都得积极融资。”

  看向海外,融资规模相比国内大得多,即便是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几家头部AI初创公司的融资仍在滚雪球般增长,估值也迎来飙涨。

  在基础大模型领域,海外的OpenAI、xAI和Anthropic是其中的代表。简单统计,这三家2024年已共获得约276亿美元的融资,约合人民币2014亿元,大概估算,这是国内头部基座模型企业一年融资额的十倍左右。

年终盘点|超两千亿元注入,大模型融资大战谁在下注、谁拿得更多?

  具体来看,OpenAI今年两笔融资合计约81亿美元,马斯克领导的xAI共获得两笔共120亿美元融资,Anthropic获得三笔投资约75亿美元。

  OpenAI在2023年年初的估值仅为 290亿美元,而在2024年10月初的估值已经高达1570 亿美元,不到2年增长了4倍多;今年5月,xAI完成60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240亿美元左右,至12月xAI完成新一轮60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已推高到400亿美元以上;今年年初,Anthropic估值超180亿美元,至9月,则有消息称Anthropic在寻求以4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估值也实现了翻倍。

  相比之下,国内大模型领域年内最多的一笔融资超10亿美元,其他融资涉及金额在数亿美元量级。而以上三家海外大模型公司年内虽然融资次数不多,但单笔融资金额动辄数十亿美元,最高的一笔是10月OpenAI的66亿美元融资。

  在国内大模型追赶海外头部公司的过程中,融资额是现实的差距。不过,国内整体运营成本等相对海外更低,或许能在更少资金的基础上去提高商业效率。基于现实考量,有投资人告诉记者,实际上国内在做的是快速跟随复现。在这条路上,国内大模型也并没有落下很远,目前大部分模型的能力都能与GPT-4对标了。

  谁在下注

  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头部大模型独角兽的投资者都以头部大厂和头部风投机构居多,尤其是有云服务的大厂格外活跃。

  在国内,美团收购了光年之外并投资了智谱AI、月之暗面,小米投资了百川智能、智谱AI,蚂蚁投资了智谱AI和几家AI视频生成公司。

  最活跃的当数大型云厂商。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在国内,云厂商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投了六家独角兽中的五家。

  腾讯和阿里都投资的大模型独角兽包括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和月之暗面,阿里另外投资了零一万物,此前6月阿里曾传投资阶跃星辰,但后续未见消息。腾讯则在阶跃星辰最近一轮融资中出手。

年终盘点|超两千亿元注入,大模型融资大战谁在下注、谁拿得更多?

  据天眼查,智谱主体公司有约44个直接持股股东,美团(占股5.2%)、腾讯(持股2.1%)、阿里(持股2.05%)、蚂蚁(持股1.6%)几家大厂都有通过旗下关联公司持有股份。目前其他大模型厂商具体股权信息暂未对外。

  海外主要大模型独角兽的投资者中,云厂商的参与度也颇深。OpenAI和Anthropic与云厂商绑定较为明显。其中OpenAI已经拿了微软130亿美元融资,亚马逊向Anthropic的总投资额达到80亿美元,去年谷歌还承诺向Anthropic投资20亿美元。

  接受云厂商的大额投资一定程度上与使用算力有关。OpenAI自2019年拿到微软的10亿美元融资,便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算力,微软再次投资后,有消息称OpenAI也将大部分资金花在购买微软云服务。亚马逊对Anthropic的投资背后则是双方扩大合作,Anthropic用到亚马逊云和芯片算力。

  海外大模型独角兽接受头部芯片厂商的投资,算力也是一大考虑。xAI还未与大型云厂商紧密绑定,似乎更愿意自建算力中心。针对最新融资,xAI称战略投资者英伟达和AMD将继续支持自身拓展基础设施,xAI的超级计算机Colossus用了10个英伟达Hopper GPU,很快Colossus的容量还会翻倍,容纳20万个英伟达Hopper GPU。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特别是头部云厂商对大模型独角兽进行“广撒网”,背后“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考虑颇具代表性。对云厂商而言,自研大模型的路径目前不一定能赚钱,所投的大模型独角兽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但当下向一些关系亲近的大模型厂商销售算力一定是一笔摸得着的收入。

  今年5月,在摩根大通第20届全球中国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被问到阿里对其他五个大模型初创公司的投资时表示,这些投资会有协同作用,“当模型训练时,他们必须使用我们的云计算资源,这对我们的云业务有帮助。”他强调,任何使用AI服务的客户都将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云计算的强大计算力,AI与云计算的融合至关重要,上个季度阿里的AI收入在云业务中增长了三位数。

  腾讯云的客户则包括国内90%的头部大模型厂商。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9月告诉记者,从市场整体看,与AI相关的收入中真正来自大模型自身的商业化产出占比还是较低,腾讯来自AI的相关收入中大头还是GPU算力。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此前则判断称,如果投资的大模型企业成功,需要持续的云消耗,这对云业务而言是极好的收入来源。

  海外一些投资绑定了大模型独角兽的云厂商也受益于AI业务。2024年第三季度,亚马逊AWS的AI业务收入数十亿美元,该业务继续以三位数的同比增长率增长,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季度,微软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Azure增长中约有12个百分点来自AI服务。

  云厂商之外,中东的资金积极注入,海内外明星风投机构也在频频出手。国内参与大模型投资的头部机构包括高瓴、红杉、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年内有消息称智谱AI也拿了沙特阿美旗下风险投资部门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的融资。海外大模型独角兽的投资者则包括Thrive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软银等风投机构以及沙特投资公司Kingdom Holding、由阿联酋主权基金穆巴达拉和G42担任创始合伙人的科技投资公司MGX等。

  作为智谱多轮投资的下注者,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在前不久的股权投资大会上曾提到,今年君联不断在“有底气”的项目上追加,其中一个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谱,“我们一路追投了6、7轮,总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他认为,就这类项目本身来说,团队对其所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都非常兴奋并看好,所以不断加大投资比例。

年终盘点|超两千亿元注入,大模型融资大战谁在下注、谁拿得更多?

  在智谱持股股东中,机构大股东明星云集,持股比例超过1%的包括君联资本、达晨财智、启宸资本、中科创星、启明创投、顺为资本、光速光合、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

  智谱之外,红杉中国、真格基金还投了月之暗面,红杉中国、高瓴资本、IDG资本投了MiniMax,中金资本投了百川智能,启明创投投了阶跃星辰。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对AI在中国的落地非常看好,他表示,2024年启明创投新投和续投的AI类企业可能是科技板块里最多的一个品类,今年启明创投投资了具身智能领域的银河通用,后续投资的企业包括阶跃星辰,“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兴奋的一些具体个案”。

  “近年来一级市场投融资遇冷,可能部分投资机构也偏谨慎,但有一点不容怀疑,就是大力发展AI与高科技、硬科技,一定会是一个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重点方向。”广州基金首席投资官易沙在投资大会上表示。

  投资人都相信AI是未来,但也不是每家机构都有这一规模能下注在基座大模型上。合力投资管理合伙人张敏形容团队内部在用过人工智能大模型之后,“兴奋得睡不着”,去给被投企业发微信、打电话或者飞过去跟他们说,“如果五年内不拥抱人工智能,这个浪潮就会把你打死,而不是竞争对手。”

  但作为一家主要关注天使早期投资的机构,“通常还得看着自己的钱来做”,张敏表示,“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等等,尽管我也很想投,但很有可能我们的投资额还不够他们开工资”。基于现实考虑,合力投资主要的专注点在应用层。

  风险与出路

  密集的投资背后,一些市场参与者也在趋于冷静。大模型独角兽中谁能跑出来也存在不确定性,这意味着高额投资的风险也很大。

  对创业公司而言,依靠融资购买算力支撑研发的模式能持续运转多久仍是未知数。以OpenAI为例,有消息称OpenAI预计今年营收37亿美元,亏损约50亿美元,明年营收预计将飙升至116亿美元,但OpenAI在2029年前不会盈利。

  “太贵了,也太卷了,最终谁能跑出来还不知道。国内投资机构对AI投资的分歧不会很大,都愿意投,主要问题是高估值。现在真正在投大模型的很多是产业机构。我们会往上走投一些确定性强的领域,围绕算力芯片、存储芯片等。”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驰表示,大模型独角兽有10家左右,未来可能只剩一两家,现在还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

  新鼎资本在上一轮AI浪潮中投了AI四小龙中的云从科技,也投资了AI厂商第四范式。但张驰告诉记者,公司不会投大模型。

  张驰告诉记者,上一波AI浪潮是2015年-2018年,那时市场资金量多,国内市场相对活跃,应用场景能看得到。但当时投了AI四小龙的机构也几乎没有一个能赚钱,于是在这一波AI浪潮到来时,大家变得谨慎了,而且这一波AI浪潮不分应用场景,这种不明确性也使风险更高。

  业内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大模型厂商基本拿到了国内所有的大额资金,接下来可能要从海外寻找资金来源,智谱AI拿到来自中东资金的消息也备受关注。

  有投资人告诉记者,国内接下来可能不会再有太多资金投入大模型领域,国内的资金大部分还是要讲求务实,关注被投公司的收入,创业公司要继续维持高估值要更多依赖美元来支撑。

  记者了解到,近期也有互联网大厂内部认为留给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机会不会那么多了。大模型创业不是与竞争者相比有几个月的领先,就能永远领先。大厂具备的全链路自研、算力集群训练能力,是小公司无法比拟的。

  此外,虽然当下大模型创业潮给云厂商带来了收入,但长久来看,大型云厂商是否要继续通过投资来绑定大模型创业公司,也需要斟酌。

  汤道生年内也谈到,新科技早期在风口,大量资本驱动创业公司野蛮生长,可能会过度投资,很多玩家也许是泡沫的一部分,“如果云收入太依赖资本驱动的创业公司来消耗,一旦泡沫爆了,一些客户会消失,业绩会掉下来,掉下来的时候会比较痛苦。”

  真格基金合伙人刘元发现,投资人的心态和去年有所不同。“去年所有人都在投大模型,那时普遍认为如果做应用就没有竞争壁垒,使用别人的模型做应用那就是套壳。但到了今天,好像没人再这么说了,要是现在还强调公司必须有自己的大模型,反而会被认为很不懂行,毕竟大模型自身已经被视为一种贬值非常快的资产。”风向的变化很快。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 2024 年7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在大模型基建完成后,未来更多的机会在应用层。

  刘元表示,在大模型领域,今年没有看到太多新的创业者。在今年真格基金投的项目里,有一半左右是偏硬件一点的,如模型在硬件层面的应用,同时,未来真格基金会继续投资各个垂直行业的AI应用,“找到厉害的创业者,看他们在做什么”。

  “去年一级市场的投资集中在几个基础大模型上,接下来两三年的机会在AI应用上,特别是怎么利用基础大模型的能力,对应用做投资。”在年中,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就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市场上大模型供给已经比较充足,独角兽创业公司和大厂的一系列基座模型基本能满足当下的应用开发需求。

  根据研究机构IDC的预测,2027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可达85.7%。“人工智能+”也写入了年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肯定的是,这一领域还有很大前景。

  张敏判断,在对人类的重塑方面,人工智能不会输给互联网,在互联网浪潮里最后出现了万亿级的公司,现在人工智能领域里也一定会出万亿级公司。

  如何投出万亿级的公司?首先,“要留在牌桌上”。

有话要说...